宏观周报: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四周保持不变
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固定收益2025年投资策略-利率重返震荡,信用定价修复
化工行业快评:可持续航空燃料行业点评-原料出口退税取消,国内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商有望受益
农业行业周报: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136)-全国大范围降温将至,有望催化生猪旺季需求
亿航智能(EH.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单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8%,在手订单充裕
英伟达(NVIDIA)(NVDA.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业绩与指引稳健,预计四季度Blackwell交付积极
唯品会(VIPS.N)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受消费疲软和竞争加剧影响,收入利润持续承压
拼多多(PDD.O)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公司加大商户佣金减免,受竞争影响未来利润承压
百度集团-SW(09888.HK) 海外公司财报点评:广告需求承压,搜索广告与云业务中生成式AI占比持续增长
金融工程周报:主动量化策略周报-市场短期调整,超预期精选组合年内排名主动股基前5%
金融工程周报:港股投资周报-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20.24%,相对恒生指数超额7.44%
金融工程周报:多因子选股周报-波动率因子表现出色,中证500指增组合年内超额14.06%
金融工程周报:基金周报-92只中证A500指数有关产品已申报,上证180ETF扩容
金融工程周报:ETF周报-上周A500ETF净申购超300亿元,芯片ETF净申购超20亿元
回顾2024年,财政运行的特点是紧平衡加剧,缺口凸显。受多种因素影响,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为低迷,非税收入增速较高,税收收入正在触底反弹。其中四大主要税种除消费税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受收入拖累,一般公共支出增速也低于年初预算,且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显著偏低。受土地市场拖累,政府性基金收支两端下滑更严重。从发力节奏上看,今年国债融资进度较快,而专项债发行进度偏后置。
整体看来2024年财政政策有三个关键时点,明年的政策脉络也主要由这三次关键的会议塑造:一是7月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后,对财税改革特别是消费税的期待;二是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后的一系列财政增量政策出台,具体时点为10月12日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三是11月8日人大常委会的新闻发布会,最终落地超10万亿化债政策。
展望2025年,预计财政政策较2024年继续扩张。赤字率从3%抬升至3.5%,新增地方专项债增加至4.2万亿,特别国债预计2万亿,其中1万亿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广义赤字规模达到11万亿左右,广义赤字率抬升至约8%。化债方面,2025年发行置换债务2万亿以上。政策思路向着民生与消费转变。但总体来看稳增长仅是短期相机抉择,长期仍然以经济转型和财税改革为主线。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对货币政策操作思路和框架做出重大革新,成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元年。变化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政策实施力度大,框架改革力度大。两者合力,货币政策取得了较为超预期的效果,为巩固我们国家的经济企稳回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年,货币政策将相对稳健,年初延续较强的操作力度,下半年进入相机抉择的观察期,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稳汇率”诉求能否实质性放松。
我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革新已阶段性完成。相较今年较为进取的风格,明年外部不确定性的显著增加也代表着央行总体风格可能趋于稳健。央行明年的重点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新框架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对其优化完善。二是配合其他部门,沿着支持长期资金市场企稳回升、保障地方政府化债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条线索开展政策操作。
因此,明年货币政策将以流动性支持为主,价格型调控空间难以超过今年。此外,政策节奏前置,年初有望某些特定的程度延续今年的政策强度,但随后逐步进入观察期。数量方面,买卖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有望逐步替代降准和MLF,全年降准空间可能低于50BP。价格这一块,调降空间或相对有限,全年政策利率调降幅度约20BP,集中在明年上半年发力。需要提示的是,不能排除我国“稳汇率”诉求可能出现松动。若中美汇率上限进一步放松至7.5附近,则操作空间将显著打开。
宏观周报:高技术制造业宏观周报-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四周保持不变
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连续四周保持不变。截至2024年11月16日当周,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A录得0;国信周频高技术制造业扩散指数B为51.4,连续四周保持不变。从分项看,丙烯腈、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涨,航空航天、新能源产业景气度上行;动态随机存储器、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下降,半导体、医药产业景气度下行;中关村电子科技类产品价格指数不变,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不变。
高技术制造业高频数据跟踪上,6-氨基青霉烷酸价格320元/千克,较上周下降30元/千克;丙烯腈价格9400元/吨,较上周上升450元/吨;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价格0.8220美元,较上周下跌0.018美元;晶圆(Wafer)价格最新一期报2.49美元/片,较上周下降0.01美元/片;六氟磷酸锂价格5.68万元/吨,较上周上升0.08万元/吨;中关村电子科技类产品价格指数:液晶显示器最新一期报91.04,与上周持平。
高技术制造业政策动向上,11月18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2024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六个试点城市初步确定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试点文件对航线和区域都有相关规划,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意味着相关地方政府要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高技术制造业前沿动态上,11月19日,多项新技术亮相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涵盖类脑计算、具身智能、6G、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20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项目获得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爱立信的5G可编程网络位列其中。
风险提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指标失灵;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干预;经济提高速度下滑。
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固定收益2025年投资策略-利率重返震荡,信用定价修复
主要结论:2024年9月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宏观增量政策托底经济,包括但不限于十万亿化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存贷款利率继续下调等,我们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政策方向在2025年会持续,而上述稳增长措施有望带动政府需求回暖。同时,随着一些列稳增长措施的出台,居民和企业信心有望逐渐恢复,进而以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为主导的需求带动总需求回暖。我们预计2025年GDP增速约为5%,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为5.1%、5.2%、5.0%和4.7%。通胀方面,预计2025年CPI同比均值约为0.6%,PPI同比-0.9%。节奏上,2025年下半年CPI和PPI同比均出现较明显回升。货币政策方面,2025年货币政策以固本培元为主。
2024年债券行情回顾:收益率创历史新低,信用利差先下后上:2024年债市继续大涨,短端收益率下行幅度普遍大于长端,期限利差走扩。信用利差方面,年初至7月末,主要品种的信用利差大幅压缩,尔后快速走扩,截至11月中,短期限、高等级信用利差较年初小幅走扩,低等级信用利差较年初压缩。违约方面,2024年违约金额一下子就下降,民企地产债展期风险下降。另外,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方面,2024年下调的信用债金额较去年同期一下子就下降,隐含评级下调风险降低。
2025年利率债投资策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债市重返震荡:预计2025年10年期国债利率波动区间为【1.85%,2.25%】。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区间操作,波段为主。利率变化节奏上,我们预计债市先扬后抑。上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宏观增量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是投资的人对经济走稳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利率波动下行。下半年随着宏观政策逐渐落地,政府需求撬动社会需求得到验证,投资的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得以扭转,债市调整,利率上行。
2025年信用债投资策略:信用利差背离结束,信用下沉仍优选城投债:信用风险方面,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货币政策保持宽松,预计2025年违约风险会保持在低位。然后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方面,预计2025年下调风险也保持在低位。
投资级信用利差方面,流动性溢价仍是2025年的主线年投资级信用利差的背离将告一段落,投资级信用利差将重新跟随债市波动。当前多数品种信用利差绝对水平已经回升至2024年年初位置,信用债性价比相对凸显。信用下沉方面,化债背景下城投品种信用风险会继续下降,中债隐含评级AA-城投债仍有配置价值。
风险提示:国内房地产销售大幅下行,世界地理政治学矛盾加剧、全球商品的价值暴涨,美国对外加征一定的关税金融市场大幅调整。
全球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分化,恒科、中证500估值收缩幅度较大。近一周(2024.11.18-2024.11.22)全球市场涨跌分化,主要国家宽基指数估值多数小幅收缩。恒生科技、中证500估值收缩幅度最大,较11月15日收缩0.7倍以上,道指PE扩张1.65倍。分位数方面,法国、印度、日本、韩国整体估值分位数较低。
A股主要宽基指数整体估值收缩,中证500 PE收缩0.76倍,国证价值静态PE回落至9倍以内。近一周(2024.11.18-2024.11.22),A股核心宽基整体估值小幅收缩,中证500 PE(TTM) 收缩0.76倍,当前值为25.8倍。PB方面,成长整体PB在2倍以上。截至11月22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整体估值水平位于近一年的80-90%分位数,中盘成长、中大盘价值近一年分位数略占优。三年分位数视角,PB、PCF分位数水平低于PE、PS。五年分位数视角,整体估值水平大多位于50%以内。
行业层面,军工、社服、计算机PE收缩幅度较大。本周一级行业跌多涨少,仅商贸零售、综合、纺服股价上涨。估值方面,军工、社服、计算机PE收缩幅度靠前,综合、商贸零售PE分别扩张3.27、2.18倍。
下游消费整体估值水平位于近三年20%分位数附近。综合看PE、PB、PS、PCF分位数,餐饮三年分位数四项均值仅为9.82%,五年分位数四项均值仅为5.9%;社服、纺服、农业、公用事业三年分位数四项均值、五年分位数四项均值在20%以内。
新兴起的产业相关方向中,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估值收缩较大。新兴产业大多出现回调,核电、充电桩、锂电池、动力电池板块股价上涨,本周估值收缩较大的方向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光伏。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文中所列指数仅作为历史复盘,不构成投资推荐的依据
化工行业快评:可持续航空燃料行业点评-原料出口退税取消,国内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商有望受益
2024年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取消化学改性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的出口退税。
国信化工观点:1)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可大幅度降低航空领域碳排放,HEFA是主流工艺路线:随着航空业未来的发展,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绝对量和占比预计将不断增大,碳减排迫在眉睫。在诸多降低航空领域碳排放的措施中,提高SAF使用比例是目前最现实的方案。目前被认定的SAF技术路线条,其中HEFA路线的产品加氢植物油(HVO)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市场占有率可达95%以上。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内SAF的生产技术路线仍将以HEFA工艺为主。
2)SAF需求目前主要靠政策推动,欧洲航煤中添加SAF比例明确,多国政策逐步跟进2023年,欧盟通过《ReFuelEU 航空法规》,强制规定了自2025年起欧盟机场所用燃油必须混掺特殊的比例SAF,且对SAF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做出一定要求。其长期目标为最晚到2050年,SAF掺混比例需达63%。美国、日本、韩国均制定有关政策推动SAF使用。2024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局真正开始启动了SAF应用试点。根据IATA测算,2050年SAF需求量达到3.58亿吨,占总燃料需求的65%。
3)欧美是SAF生产集中地区,中国SAF产量潜力巨大。在欧洲,目前至少有8个已建工厂设施可拿来生产SAF,另有20多个新建或扩建项目正在规划中(其中有5个为示范项目)。到2025年,采用HEFA路线万吨,这些产能最高可产 SAF 300万吨/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现有SAF产能35万吨/年,规划产能353万吨/年,由于生产第二代生物柴油(尤其是烃基生物柴油,HVO)的企业一般也都具备转产SAF的能力,能够准确的通过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线,在SAF需求较高,相关企业有望受益。
4)由于SAF主要生产原料工业级混合油取消出口退税,出口企业积极性将受一定的影响,国内SAF及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预计更易获取原料,国内SAF生产企业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价格大大下跌的风险;欧盟SAF需求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国内二代生物柴油、SAF产能建设及投放没有到达预期;欧盟、中国SAF政策变化的风险。
能源转型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空间较大。2023年,国内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量为10.24亿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9%。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提升,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预计随国家“双碳”目标政策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未来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将大幅度的提高。依照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预测,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85%左右,化石能源的占比为15%左右国家政策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提升。
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方面,水电稳中有升,新能源发电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增量。水电方面,截至2024年9月,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7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为13.6%;水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常规水电装机容量仍有增长空间,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抽水蓄能方面,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抽水蓄能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新能源发电方面,截至2024年9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4.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量装机容量的比例为15.18%;全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7.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量装机容量的比例为24.46%。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合计12.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量装机容量的比例为39.64%,接近40%。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新能源将成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费量提升的主要增量,未来装机容量有望持续提升。目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电价、消纳等方面的挑战,国家不断出台促进新能源消纳改善的政策,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输电通道建设和配电网改造升级,引导产业转移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同时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扩大,新能源发电的环境属性得到体现,有助于新能源发电项目维持合理收益率水平。
核电发展势头强劲,关注新型核电技术突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数量达到56台,总装机5821.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核准常态化,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达到46台,总装机5547.1万千瓦,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未来增长确定性较强。核电作为基荷电源在电力系统的作用日益显著,绿色价值得到认可,全球发展核电的信心明显地增强,装机规划大幅度提高,同时小堆、四代堆等新型核电技术获得广泛关注,有望进一步打开核电发展空间。
绿氢绿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多种路径。由于风光在能源转型存在稳定性差,利用率低的问题,绿氢可以充分的利用弃风、弃光电解水并储存,在电力不足时将储存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生产电力,既能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二氧化碳零产生、零排放,又能与上游过剩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直接耦合,充分实现电能与氢能的协同互补。绿氢生产消费灵活性高,可以在应用终端直接生产,减少储存、运输成本。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2020年化石能源和工业副产制氢几乎占据全部市场,绿氢仅占3%。据中国氢能联盟测算,未来三十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和生物制氢等技术将迅速扩张,到2050年有望占据市场80%份额。中国合成氨产量在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从2018年的4587.0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5806.0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中国的合成氨主要是通过煤制合成氨,约占总产能的80%,绿氨制备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电价是影响合成氨成本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新能源电价0.1~0.2元/kWh时,生产合成氨的全成本区间范围是2275~3563元/吨。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项目建设投运没有到达预期;电价下调;宏观经济提高速度下行。
国内总量红利淡化,短期受政策和库存周期扰动,结构性发展机遇在出海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我国汽车工业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2010-2023年销量复合增速4%),面临三大特征、五大变化。三大特征分别为:1)总量红利逐渐淡化,汽车销量低增速常态化;2)新旧产能切换,整车格局生变;3)电动智能化变革(新技术加速搭载上车)、国产整车和零部件面临巨大投资机遇;五大变化分别对应产品属性、生产的基本工艺、电子电气(EE)架构、成本结构、商业模式的变化。
增长点一:乘用车出口全球第一,零部件积极出海建厂。主机厂出口:我国整车出口持续突破(2024年1-10月我国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4%);从“出口”到“出海“,国产品牌后续出海增量支撑在于海外布局产能、渠道以及服务体系铺设、新品和新技术的投放,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口销量有望延续可观的增长;零部件出海:国内汽车零部件承接全世界汽车工业数十年,生产的基本工艺和成本管控能力优秀,近年来逐步跟随客户进行属地化供货(北美、墨西哥、欧洲、东南亚等),有望开拓新的增量市场。
增长点二:智能驾驶奇点时刻将至,看好华为+小米产业链。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用户基数大(全球14亿保有量汽车),具备广阔市场空间。2025年技术(特斯拉FSD端到端V13版本持续推进)+政策(L3试点推进)+爆款产品(华为、小米、新势力等)持续催化,具备L3能力的城市高阶智能驾驶车型销量渗透率有望突破5%,智能化产业进入加速时刻,看好智能驾驶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增量部件投资机会。推荐“零部件+HI(阿维塔)+智选模式(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三种模式赋能车企的华为产业链及从1到N的小米汽车产业链。
增长点三:机器人与车端供应链高度重合度,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与智能驾驶汽车本质上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车端零部件(电机、电控、减速器、滚柱丝杠、软件、传感器、轴承等)与机器人重合度高,较多车端Know how可沿用至机器人领域;特斯拉发布二代人形机器人视频加速行业进展,后续在大厂引领(特斯拉、英伟达等)+技术迭代(FSD、AI大模型催化)+政策呵护三重催化下,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提速,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带来相关产业链环节投资机遇。
长期资金市场信心逐步修复,证券行业步入高景气周期。“超级央行”时代,货币工具直达资本市场,“财政扩张、央行扩表、流动性宽松”成为市场主轴。政策转向有迹可循,结合“新国九条”,政策通过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一方面通过扩大被动型指数基金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直接入市,同时也会通过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间接增加居民持有的权益规模。2024年9月底以来,久违居民开户入市或存量户“唤醒”,带动交易量、两融规模等持续扩张,券商各条线改善。考虑到居民存款搬家、后续持续降息、财政渐进式刺激,判断证券行业高景气周期持续,推荐行业引领创新的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推荐整合扩张业务规模的国联证券,推荐互联网业务弹性强的东方财富。
保险行业深化负债端渠道、产品、成本等领域的转型,人均产能及渠道质态得到非常明显改善,持续看好行业后续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资产端方面,上市险企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把握市场反弹机遇,前三季度投资收益水平显著回暖。预计“开门红”期间增量机遇或集中于组合型产品策略带来的增量保险需求挖掘,从而为险企资产配置贡献稳定需求。考虑到当前行业面临的养老、医疗、养康、储蓄等多元需求,叠加渠道及产品改革初见成效,预计2025年“开门红”期间保费同比增速约为7%至8%,对应NBV增速为25%。资产端方面,展望2025年一季度,随着续期及新单保费规模的扩大和存量非标资产到期,预计险资资产配置需求仍高,对应长债及高分红类资产(以OCI计量的资产)配置行情或将延续,险资资金配置窗口期或集中在12月末至一季度末。
风险提示:政策没有到达预期、监管趋严、保险保费收入没有到达预期、投资收益承压等。
白银具有金融属性。白银作为贵金属,历史价格趋势与黄金相似,呈现出与真实利率的负相关关系。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经济滞胀叠加投机需求,以及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经济危机催生两轮白银牛市。过往,在降息前后白银价格表现并没有稳定的规律,因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市场预期等涨跌均有出现。但2019年开启的一轮降息背景和当下市场环境存在较多的相似性,或具有更多借鉴意义。2019年美国经济存在衰退预期而基本面表现较强,随着降息预期抬升,白银价格持续上涨,到市场悲观预期修复,银价涨幅达34%,且降息后银价弹性较金价更高。美联储发布11月议息决议,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降25bp至4.50%-4.75%,符合市场预期。近期美国各项经济数据仍有韧性,美联储未来降息幅度预期收窄,但暂时不会改变货币政策节奏,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12月将再降息25bp。
白银兼具商品属性。白银供应包括矿产银和再生银两种,目前矿产银占比约82%。矿产银多数来自伴生多金属矿,其产量变化与铅锌铜金等金属紧密相关,主金属产量的变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白银的供应,近年来保持在2.4-2.8万吨之间。白银在工业中的需求占实物需求比重超过40%,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地发展带动工业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光伏用银达到6019吨,同比增长64%。从白银价格过往走势来看,与商品供需缺口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但与投资性需求的变化趋势相近。一方面因为白银的贵金属属性占据定价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全球保有大量白银库存抑制供需影响。但2021年来,白银显性库存持续下降,可自由流动的白银库存较低。仓库存储下降或导致银价对供需变化的敏感性增加,持续增长的工业需求对价格的正向影响边际加强。
金银比存在回归空间。从金银比角度来看,黄金通常被视为全球通货,在市场走向不明时期可充当通胀对冲和避险资产,因此在经济或地理政治学不明朗的时期,金银比或扩张。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白银价格回落幅度远超黄金,金银比突破80。而白银的工业应用更广泛,对经济周期比较敏感,因此在经济复苏时期,由于工业需求上升,金银比或缩窄。比如2011年,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效果显现,美国经济进入上行周期,白银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黄金,金银比回落至32。叠加投机影响以及工业需求变化,银价波动通常较金价更为剧烈。目前金银比84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0年来均值为72,中枢回归过程或使得白银具备更大的价格弹性。
白银股股价与银价存在正相关性。白银企业盈利=(价格-成本)*销量,相较于成本,价格波动幅度更大,银价上涨会提升白银企业盈利预期,股价易享受到业绩与估值同步提升的乘数效应。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稳步的增长超预期;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美元指数上行超预期;白银需求量开始上涨不及预期。
近期,受经济数据波动与市场对未来政策预期调整影响,10年期美债利率一度攀升至4.5%高位,美债波动率(MOVE指数)居于历史高位,显示市场情绪不稳,期限溢价成为主要波动来源。但随着美国大选结束后政治不确定性减弱,美债波动率有望下降。同时,历史趋势表明在波动率回落后,美债价格修复也较快,有望吸引更多资金回流。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扩大与利息负担加重对美债利率的影响较大,且需警惕特朗普新政导致的再通胀风险。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2024年底美债余额将超36万亿美元,债务净增速度加快。高赤字对国债供需及再融资形成压力,叠加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导致市场对较高期限溢价的要求或使利率长期居于高位。此外,特朗普新政(如移民限制、关税措施、削弱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在短期内推升通胀,刺激经济韧性,长久来看或损害经济稳步的增长与就业。投资者需警惕政策变化对市场风险偏好、再通胀预期及美联储政策的潜在冲击。
美联储已开启降息周期,当前市场主流预期是在美国经济软着陆的背景下,美国GDP增速预计从2024年的2.8%放缓至2025年的2%-2.3%,核心通胀位于2.1%-2.9%区间,预计美联储在2025年降息1-4次,总幅度25-100基点,终端联邦基金利率上限或在3.5%-4.50%之间。实际的货币政策路径将依赖于经济软着陆进程、通胀回落程度及再通胀风险的演变。若特朗普新政推动再通胀或引发劳动力市场再现紧张,美联储很可能放缓降息节奏,甚至改变宽松政策路径。美债利率中枢预计因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货币宽松共振逐步下行,但通胀粘性和消费支撑的经济韧性使其快速下行可能性较低。在基准、悲观、和乐观三种宏观情景假设下,我们预计2025年10年期美债利率将在3.4%-4.3%的区间震荡,中枢约为3.8%-3.9%。
中短久期美债因其低波动和高票息的特点适合优先配置,与过往降息周期不同的是,长债的趋势性机会并不显著,但在利率升至4.2%以上时具备波段交易以博取资本利得的机会,目前4.4%以上的位置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时机。在券种选择上,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在良好信贷指标的支撑下,信用利差尚有收窄空间,不仅持有到期可获稳定收益,且在基准利率下行时资本利得优势更显著。高收益企业债今年以来表现优异,但信用利差已处历史低位,其牛市延续需依赖美国经济“不着陆”。中资美元债建议关注境内外利差较大的城投债,以及金融和非金融板块投资级债;点心债因一级市场供应更为充足,可作为中资美元债的有效替代选择。
本周,恒指跌1%,恒生综指跌1%。风格上,小盘(恒生小型股-0.4%)>中盘(恒生中型股-1%)≈大盘(恒生大型股-1%)。
概念指数多数回撤,上涨的有:恒生公用事业(+0.1%);跌幅较大的有:恒生互联网(-2.8%)、恒生汽车(-2.5%)、恒生医疗保健(-2.1%)。
港股通行业中,10个行业上涨,20个行业下跌。上涨的行业有:轻工制造(+2.9%)、电子(+2.3%)、钢铁(+2%)、有色金属(+1.5%)、农林牧渔(+1.3%);下跌的行业主要有:商贸零售(-6.6%)、家电(-4.2%)、综合(-4%)、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5%)、国防军工(-3%)。
本周,港股通个股资金减速流出,总体日均资金强度(日均涨跌 x 日均成交量)为-3.5亿港元/日,上周为-15.4亿港元/日,近4周平均为-3亿港元/日;近13周平均+3亿港元/日。
分行业看,9个行业资金流入,20个行业资金流出,1个基本持平。资金流入量较大的行业有:计算机(+0.4亿港元/日)、电子(+0.3亿港元/日)、有色金属(+0.2亿港元/日);资金流出量较大的行业有:传媒(-2亿港元/日)、商贸零售(-0.7亿港元/日)、非银行金融(-0.5亿港元/日)、消费者服务(-0.3亿港元/日)、房地产(-0.3亿港元/日)。
结构上,16个行业EPS预期上修,11个行业EPS预期下修,2个行业基本不变。上修的行业主要有:电子(+3.1%)、农林牧渔(+2.4%)、计算机(+1.2%)、建材(+0.9%)、医药(+0.5%);下修的行业主要有:钢铁(-49%)、轻工制造(-0.9%)、交通运输(-0.6%)、煤炭(-0.4%)、传媒(-0.3%)。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美国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
22个行业上涨,2个行业下跌。强势行业:汽车与汽车零部件(+9%)、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4.7%)、家庭与个人用品(+3.4%)、商业和专业服务(+3.4%)、材料(+3%);弱势行业:零售业(-1.2%)、媒体与娱乐(-0.5%)。
本周,美股资金中等幅度流入。标普500成分股本周估算资金流为+86.9亿美元,上周为-69.8亿美元,近4周为+186.1亿美元,近13周为+252.6亿美元。
20个行业资金流入,4个行业资金流出。流入行业:汽车与汽车零部件(+37.1亿美元)、技术硬件与设备(+34.8亿美元)、资本品(+6.5亿美元)、半导体产品与设备(+4.1亿美元)、公用事业(+3.1亿美元);流出行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18.6亿美元)、媒体与娱乐(-3.8亿美元)、零售业(-2.4亿美元)、运输(-0.7亿美元)。
20个行业盈利预期上升,3个下降,1个行业盈利预期基本不变。上修行业:半导体产品与设备(+2.4%)、制药生物科学技术与生命科学(+0.4%)、材料(+0.4%)、耐用消费品与服装(+0.3%)、媒体与娱乐(+0.3%);下修行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1.2%)、商业和专业服务(-1.1%)、资本品(-0.1%)。
21个行业PE上升,3个行业PE下降。估值上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8.8%至37.2x)、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5.6%至29.9x)、商业和专业服务(+4.5%至30.7x)、家庭与个人用品(+3.2%至24x)、资本品(+2.8%至24.4x);估值下降:半导体产品与设备(-1.9%至27.9x)、零售业(-1.5%至28.3x)、媒体与娱乐(-1%至20.1x)。
农业行业投资策略:农林牧渔2025年种植链投资策略-看好橡胶景气上行,关注种业资本整合
农作物行情:看好天然橡胶景气上行。(1)多数农作物品种价格预计维持震荡偏弱。参考USDA预测,2024/25产季受主产区丰产、需求量开始上涨放缓等因素影响,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粮食品种库存消费比预计维持历史高位,2025年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预计维持偏弱震荡;棉花受国内丰产、库存高位和需求偏弱影响,2025年价格预计维持震荡磨底走势;白糖受北半球主产区产量修复影响,2025年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调压力。(2)供给收缩,需求稳定,看好天然橡胶景气上行。从供给侧来看,短期受降水偏多及台风天气影响,全球主要产区新季新季产量收缩,其中泰国/印尼今年1-9月累计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10%;长期受缩种、弃割、树龄老化等问题影响,东南亚传统产区开始步入缩产周期。从需求侧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维持增长,美国汽车消费保持韧性,同时印度等新兴国家汽车消费需求正在崛起,有利支撑天然橡胶消费增长。我们大家都认为,未来在主产区减产和需求韧性增长共同驱动下,国内外天然橡胶价格有望保持景气上行。
种子板块:基本面有压力,关注行业资本整合。(1)杂交玉米种子竞争白热化,新季存在降价压力。国内传统杂交育种竞争白热化,新季供给严重超过标准,期末有效库存预计接近10亿公斤,处于历史高位,杂交玉米种子价格存在较大下调压力。与此同时,黄淮海区域多变气候近年也在催生抗逆抗病诉求,部分抗逆抗病性突出的新品种快速兴起,以郑单958、登海605、京科968等为代表的传统大品种份额正在被侵蚀。(2)转基因推广节奏预计慢于国外,性状不会成为制约种企发展关键。目前国内转基因玉米正审慎扩大示范种植培养面积,节奏预计慢于国外,而且国内所用性状主要为海外已过专利保护期的一代性状或者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性状,技术壁垒相对可控,杂交育种未来仍是产业的核心壁垒环节。(3)参考海外龙头种企发展经验,我们大家都认为种业长期仍要关注品种研发与资本整合。一方面,种业天然具备长研发周期和分散市场的特征,横向并购整合是能够迅速获得优质种质资源、适应性品种,迅速完成渠道铺设的重要捷径,这是行业横向整合的内生动力,因此从海外经验来看,具备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强者恒强;另一方面,品种竞争贯穿始终,一代性状渗透率达峰后,市场之间的竞争仍聚焦于品种选择,在杂交育种资源和育种技术方面有深厚积淀的公司能够跑赢时间。
农业行业周报: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136)-全国大范围降温将至,有望催化生猪旺季需求
周度农产品价格跟踪:生猪产能保持低位,看好猪价2024-2025年景气持续。
生猪:本周商品猪价环比上涨。11月22日生猪价格16.29元/公斤,周度环比上涨0.37%;7kg仔猪价格399元/头,周度环比下跌0.71%;淘汰母猪12.45元/公斤,周度环比上涨3.41%。
白鸡:需求有望逐步改善,看好猪鸡景气共振。11月22日,鸡苗价格4.72元/羽,周度环比上涨6.79%;毛鸡价格7.62元/千克,周度环比上涨1.33%。
黄鸡:供给维持底部,需求逐步改善。11月22日浙江快大三黄鸡/青脚麻鸡/雪山草鸡斤价分别为4.90/5.10/8.30元,周环比+0.00%/-1.92%/-1.19%。
鸡蛋:短期价格表现震荡,中期供给压力仍大。11月22日,鸡蛋主产区价格4.29元/斤,环比下跌2.94%,同比上涨19.50%。
大豆、豆粕:国内供应充裕,中期盘面上行承压。11月22日大豆现货价为4005元/吨,周度环比-0.17%;豆粕现货价2982元/吨,周度环比-3.81%。
玉米:近期震荡偏弱,底部有支撑。11月22日国内玉米现货价2166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0.42%,较去年同期下降18.51%。
白糖:短期国内供强需弱,中期关注北半球天气。11月22日,国内广西南宁糖现货价为6100元/吨,较上周环比-0.16%。
橡胶:需求预期改善,价格底部不悲观。11月22日,20号标胶现货价为13957元/吨,环比下跌0.03%;全乳胶昆明市价为17000元/吨,环比下跌0.29%。
核心观点:看好养殖低位布局,关注种业催化。1)生猪养殖:猪价表现偏强,看好板块下半年景气上行。2)黄鸡:前期产能回落,未来有望与猪价反转同步共振。3)白鸡:中期供给充足,有望随猪价反转开启高景气。4)动保:关注非瘟疫苗、宠物疫苗等新品研发进展。5)肉制品:今年猪价处于周期景气上行初期,看好双汇发展业绩上行及高分红。6)饲料及宠物:饲料会向技术服务类企业集中,核心看好海大集团等。宠物板块出口表现较好,或迎来较好机会。7)种植链:转基因商业化落地,看好技术领先种企迎来成长黄金期。橡胶底部不悲观,看好中期基本面。
出行消费:商旅休闲各不同、核心客户贡献大,强会员体系为核。出行消费重履约和服务。商旅关注产品与服务的综合质价比,休闲偏好产品多样与性价比。异地出行低频高价,核心客户贡献大;而本地出行更偏中高频&性价比。故出行链商业逻辑核心:增粘性,促复购,打造强会员体系。此外,线上化加速渗透,龙头深耕存量转化,今年来携程、同程国内酒店预订量增速领先行业近10个pct,行业话语权整体提升。
平台迭代:强运营赋能流量转化,会员思维迭代,拓海外增量。平台用户规模日趋平稳,强化留存与转化是关键。1、会员思维强化,中高端增附加权益,大众消费重性价比。携程:围绕中高端用户,拓产品增服务重质价比,打造类酒店会员权益体系增用户粘性(2023年计提会员奖励较2019年翻倍)。美团:聚焦大众本地消费,以“神会员”打通到家和到店会员权益,提高生态链性价比和流量转换。同程:聚焦微信生态等用户复购和ARPU值提升,近1年用户购买频率+15.9%,ARPU+53.2%。2、大数据捕捉需求变迁,供应链体系丰富,提会员转化效能。3、复制既有商业范式,挖掘出海新增量。携程出海典范,打造“国内外、出入境”消费闭环;同程延伸出境游场景;美团布局中国香港与沙特等。
品牌升级:强会员体系开辟私域流量新高地。酒店经营客流为王,强产品强管理与会员权益更新,催生强会员体系,实现“中央预订收费高+销售费率低+强收益管理+增值服务”等商业变现,构筑“流量-回报-规模”成长“飞轮”。华住:以互联网思维开创强会员生态,酒店会员/月活用户/中央预订贡献等系国内酒店NO.1;强会员大数据生态下强管理和高增长,2023年国内经调业绩较19年增180%。亚朵:会员流量逻辑后起典范,从住宿到“深睡”零售拓酒店流量新变现,近两年会员规模CAGR 45%,2023年中央预订率达63%,零售收入已占21%。万豪:全球酒店品牌王者,强品牌会员体系(2亿+会员,7成线上直销),强流量溢价(OTA佣金率7-10%,远低于国际平均的15%+),联名信用卡等增量变现。
双方博弈支点:流量背后的会员聚合力。供大于求下流量更稀缺,休闲强商旅弱下平台阶段占优,酒店龙头OTA流量贡献从15-30%阶段增至30%+,二者竞合博弈更复杂。酒店品牌商业进阶:线上线下全渠道展客,强化商旅协议获客,与OTA更灵活合作导流;增会员权益提升会员获得感,“产品+服务升级”留存用户。OTA平台商业进阶:借赢家优势扩产品、强功能、增服务,以提升流量内部转化和消费粘性,并拓海外增量。
东航物流是我国航空货物运输领军者,资源禀赋优势显著。东航物流深耕航空货物运输行业二十年,慢慢的变成了我国民航货物运输市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其市场占有率占比近20%,2021年公司成为完成混改并成功上市的“航空物流第一股”。公司竞争优势显著,一是拥有14架B777宽体全货机,“单一机队”能轻松实现经营效率最优化;二是全货机业务拥有优质的国际航线布局,且欧美长航线布局持续加密;三是独家经营东航股份客机腹舱的货运业务;四是在全球第三大航空货物运输枢纽的上海两场,拥有面积125万平方米的6个近机坪货站、1个货运中转站,2023年东航物流在上海两场货邮处理量的份额占比达到53.6%。
受益于跨境出口电商的高景气,我国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市场供需格局呈紧平衡态势,运价中枢稳步向上。1)需求方面,我们预计2024年我国国际空运货量将实现双位数增长,一是得益于SHEIN、TEMU等平台的快速发展将带动跨境电商空运货量高增长,二是得益于上半年全球制造业景气度修复以及存在阶段性补库存需求,我国国际航空普货运输需求有所回暖。2)供给方面,由于飞机制造商产能仍受限以及国际客运航班恢复进度较慢,我们预计今年我国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市场的运力增速仅为个位数。3)我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供需格局呈紧平衡态势,运价中枢有望稳步向上,近期上海浦东出境航空货运运价指数仍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地面服务业务是利润基石,航空速运业务有望享受运价弹性,综合物流业务打开成长天花板。依托旗下的“天网”及“地网”资源,公司逐渐形成了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1)地面服务业务规模发展稳健,且其拥有的资源壁垒保障了高毛利,从而该业务成为了公司的利润基石;2)航空速运业务的收入和利润表现与航空货运运价变化息息相关,未来运价上行有望带来业绩弹性;3)综合物流业务是公司顺应全球互通互联以及跨境电商规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大趋势,利用自身的核心资源打通上下游服务链条,从而推出的新业务,具有较强成长性,2018-2023年该业务收入复合增速约36%。
乘势而起:市场新高趋势追踪:截至2024年11月22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250日新高距离分别为6.38%、9.19%、9.17%、9.17%、8.34%、6.56%、14.69%、9.73%。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计算机、建筑、汽车、交通运输、机械行业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餐饮、农林牧渔、煤炭、消费者服务、石油石化行业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远。概念指数中,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万得微盘股、钠离子电池、区块链、卫星导航等概念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
见微知著:利用创新高个股进行市场监测:截至2024年11月22日,共1265只股票在过去20个交易日间创出250日新高。其中创新高个股数量最多的是机械、电子、基础化工行业,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比最高的是房地产、非银行金融、通信行业。按照板块分布来看,本周科技、制造板块创新高股票数量最多;按照指数分布来看,中证2000、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中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指数成份股个数占比分别是:23.30%、28.90%、30.40%、23.00%、23.00%、24.00%。
平稳创新高股票跟踪:我们根据分析师关注度、股价相对强弱、趋势延续性、股价路径平稳性、创新高持续性等角度,本周从全市场创新高股票中筛选出了包含上海机电、小商品城、法拉电子等50只平稳创新高的股票。按照板块来看,创新高股票数量最多的是制造、科学技术板块,分别有18、14只入选。其中,制造板块中创新高最多的是机械行业;科学技术板块中创新高最多的是电子行业。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失效风险,本报告基于历史客观数据统计,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历史股价表现不代表未来股价表现。
金融工程周报:主动量化策略周报-市场短期调整,超预期精选组合年内排名主动股基前5%
本周,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2.4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51%。本年,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4.30%,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1.92%。今年以来,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在主动股基中排名41.46%分位点(1379/3326)。
本周,超预期精选组合绝对收益-1.81%,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12%。本年,超预期精选组合绝对收益19.6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17.26%。今年以来,超预期精选组合在主动股基中排名4.87%分位点(162/3326)。
本周,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2.3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42%。本年,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绝对收益10.5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8.15%。今年以来,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在主动股基中排名19.00%分位点(632/3326)。
本周,成长稳健组合绝对收益-2.0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0.12%。本年,成长稳健组合绝对收益9.51%,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7.12%。今年以来,成长稳健组合在主动股基中排名22.07%分位点(734/3326)。
本周,股票收益中位数-1.79%,33%的股票上涨,67%的股票下跌;主动股基中位数-2.04%,4%的基金上涨,96%的基金下跌。
本年,股票收益中位数-3.43%,45%的股票上涨,55%的股票下跌;主动股基中位数2.41%,59%的基金上涨,41%的基金下跌。
在构建量化组合时,从传统地对标宽基指数,转变为对标主动股基。在借鉴优秀基金持仓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办法来进行增强,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
以研报标题超预期与分析师全线上调净利润为条件筛选超预期事件股票池,接着对超预期股票池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维度的精选,挑选出同时具备基本面支撑和技术面共振的超预期股票,构建超预期精选股票组合。
以券商金股股票池为选股空间和约束基准,采用组合优化的方式控制组合与券商金股股票池在个股、风格上的偏离,构建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
采用“先时序、后截面”的方式,构建成长股二维评价体系。以研报标题超预期及业绩大增为条件筛选成长股股票池,根据距离正式财报预约披露日的间隔天数进行分档,优先选择距离财报预约披露日较近的股票,当样本数量较多时,采用多因子打分精选优质个股,构建100只股票等权组合。
金融工程周报:港股投资周报-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20.24%,相对恒生指数超额7.44%
本周,港股精选组合绝对收益-0.18%,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0.83%。
本年,港股精选组合绝对收益20.24%,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7.44%。
我们根据分析师关注度、股价相对强弱、股价路径平稳性、创新高连续性等角度在过去20个交易日创出过250日新高的股票池中筛选出平稳创新高股票。
按照板块来看,创新高股票数量最多的是大金融板块,其次为科技、消费和医药板块,具体个股信息可参照正文。
宽基指数方面,本周恒生小型股指数本周收益最高,累计收益-0.41%;恒生科技指数本周收益最低,累计收益-1.89%。
行业指数方面,本周原材料业行业本周收益最高,累计收益1.59%;非必需性消费行业本周收益最低,累计收益-2.80%。
概念板块方面,本周富士康概念板块本周收益最高,累计收益16.80%;反恐概念板块本周收益最低,累计收益-15.11%。
南向资金整体方面,本周港股通累计净流入283亿港元,近一个月以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1297亿港元,今年以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6880亿港元。
本周港股通资金中,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和美团-W流入金额最多,招商银行、中国财险和中国海外发展流出金额最多。
本周,港股通股票收益中位数-1.58%,投资港股的主动基金收益中位数-0.87%。
本年,港股通股票收益中位数0.12%,投资港股的主动基金收益中位数8.57%。
金融工程周报:多因子选股周报-波动率因子表现出色,中证500指增组合年内超额14.06%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88%,本年超额收益2.43%。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95%,本年超额收益14.06%。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11%,本年超额收益6.74%。
以沪深300指数为选股空间。最近一周,标准化预期外盈利、一个月换手、标准化预期外收入等因子表现较好,而预期PEG、预期EPTTM、EPTTM等因子表现较差。最近一月,三个月波动、特异度、BP等因子表现较好,而单季ROE、一年动量、单季EP等因子表现较差。
以中证500指数为选股空间。最近一周,三个月波动、一个月波动、DELTAROA等因子表现较好,而预期PEG、预期EPTTM、3个月盈利上下调等因子表现较差。最近一月,一个月波动、三个月波动、预期BP等因子表现较好,而单季超预期幅度、单季ROE、3个月盈利上下调等因子表现较差。
以中证1000指数为选股空间。最近一周,一个月波动、三个月波动、一个月反转等因子表现较好,而单季净利同比增速、三个月反转、单季超预期幅度等因子表现较差。最近一月,一个月波动、三个月波动、高管薪酬等因子表现较好,而单季ROA、单季净利同比增速、标准化预期外盈利等因子表现较差。
以公募重仓指数为选股空间。最近一周,一年动量、标准化预期外盈利、标准化预期外收入等因子表现较好,而预期PEG、特异度、单季营利同比增速等因子表现较差。最近一月,SPTTM、预期BP、单季SP等因子表现较好,而DELTAROE、单季ROE、DELTAROA等因子表现较差。
目前,公募基金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61只(A、C类算作一只,下同),总规模合计909亿元。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66只,总规模合计555亿元。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46只,总规模合计196亿元。
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最高0.45%,最低-0.69%,中位数-0.08%。最近一月:超额收益最高0.79%,最低-3.85%,中位数-0.67%。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最高1.39%,最低-0.49%,中位数0.15%。最近一月:超额收益最高1.90%,最低-3.82%,中位数-0.88%。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最近一周:超额收益最高1.49%,最低-0.98%,中位数0.07%。最近一月:超额收益最高6.14%,最低-2.56%,中位数0.13%。
金融工程周报:基金周报-92只中证A500指数有关产品已申报,上证180ETF扩容
上周市场回顾。上周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证综指指数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1.55%、-1.78%、-1.91%,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500指数收益靠后,收益分别为-3.26%、-3.03%、-2.94%。从成交额来看,上周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会降低。行业方面,上周商贸零售、轻工制造、纺织服装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3.33%、0.57%、0.51%,综合金融、消费者服务、餐饮收益靠后,收益分别为-6.56%、-6.16%、-4.08%。
截至上周五,央行逆回购净投放资金668亿元,逆回购到期18014亿元,净公开市场投放18682亿元。不同期期限的国债利率均有所下行,利差扩大2.55BP。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下跌0.10%,累计成交3793亿元,较前一周减少217亿元。
上周共上报35只基金,较上上周申报数量有所减少。申报的产品有上证180ETF、汇添富上证科创板50ETF、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200指数基金、中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基金等。
11月21日,证监会网站显示,6家基金公司集中申报上证180ETF,包括天弘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兴业基金、平安基金。
11月19日,为了更好地传递品牌的情感与温度、缩短和投入资金的人沟通的距离,近日富国基金以“猎豹”作为原型,发布ETF产品线IP形象“小富豹”。
开放式公募基金表现。上周主动权益、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收益分别为-2.01%、-1.72%、-1.45%。今年以来另类基金业绩表现最优,中位数收益为6.84%,主动权益型、灵活配置型和平衡混合型基金的中位数收益分别为2.53%、3.00%、5.92%。
上周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中位数为0.04%,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为0.11%。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超额中位数为0.59%,量化对冲型基金收益中位数为-2.66%。
截至上周末,开放式公募基金有普通FOF基金229只、目标日期基金117只、目标风险基金154只。今年以来,目标日期基金中位数业绩表现最优,累计收益率为4.77%。
基金产品发行情况。上周新成立基金24只,合计发行规模为266.05亿元,较前一周有所减少。此外,上周有17只基金首次进入发行阶段,本周将有13只基金开始发行。
金融工程周报:ETF周报-上周A500ETF净申购超300亿元,芯片ETF净申购超20亿元
上周(2024年11月18日至2024年11月22日,下同)股票型ETF周度收益率中位数为-2.55%。宽基ETF中,中证1000ETF涨跌幅中位数为-1.57%,跌幅最小。按板块划分,周期ETF涨跌幅中位数为-1.54%,跌幅最小。按主题进行分类,新能车ETF涨跌幅中位数为0.16%,收益最高。
上周股票型ETF净申购62.31亿元,总体规模减少650.29亿元。在宽基ETF中,上周A500ETF净申购最多,为322.24亿元;按板块来看,科技ETF净申购最多,为33.20亿元;按热点主题来看,芯片ETF净申购最多,为23.09亿元。
在宽基ETF中,创业板类ETF的估值分位数相比来说较低;按板块来看,消费、大金融ETF的估值分位数相对温和;按照细分主题来看,酒、新能车ETF的估值分位数相比来说较低。与前周相比,A500、上证50、科技ETF的估值分位数明显降低。
上周一至周四股票型ETF融资余额由前周的560.01亿元下降至540.17亿元,融券余量由前周的19.15亿份上升至20.86亿份。在日均融资买入额、融券卖出量最高的前10只ETF中,科创板ETF和创业板类ETF的日均融资买入额较高,中证1000ETF和中证500ETF的日均融券卖出量较高。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本报告基于历史客观数据统计,不构成投资建议。